物質是由分子構成,分子由原子構成,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圍繞它的、帶負電的電子構成。當在外部條 件作用下,外層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,物質就變成了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離 子漿,因此我們將這種正負電荷總量相等的離子漿成為等離子。等離子廣泛存在于宇宙中,被視為除去固、液、 氣化,物質存在的第四態(tài)[1-7]。
以較低溫度以特定110KHZ電能通過刀頭電極激發(fā)人體組織中的血液、黏膜、髓核組織中的導電介質(氯化鈉溶液)在電極(雙極形成電壓差)周圍形成一個高度聚集的等離子體區(qū),利用等離子體中高速運動離子的動能直接打斷分子鍵,使目標蛋白氣化分解為CO、NO2等,達到對組織切割、消融、止血等目的 。